在近期發(fā)布的《23個統(tǒng)計數(shù)字揭示搜索用戶行為中》研究中,一個關鍵趨勢值得關注:問句式查詢在整體搜索量中的占比持續(xù)攀升,這一現(xiàn)象為SEO優(yōu)化提供了新的增長點。問句式查詢的增長與用戶搜索詞長度增加的趨勢高度一致,且Google、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已逐步在結果頁面頂部直接展示答案,這一機制催生了“第0位排名”的概念。
第0位排名,即Google搜索結果頁面中的“精選摘要”(Featured Snippet),其位置獨立于常規(guī)的10條搜索結果,位于頁面最頂端,因此被稱為“第0個”排名,優(yōu)先級甚至超過自然排名第一的結果。精選摘要通常以段落、列表或表格形式呈現(xiàn),直接回答用戶的查詢問題。
從價值角度看,第0位排名的雙重性值得注意:對于答案簡潔明確的查詢(如“姚明的身高是多少”),用戶可能無需點擊即可獲得信息,導致網(wǎng)站流量減少;但對于復雜或需要進一步理解的查詢(如“天空為什么是藍的”),精選摘要能通過結構化內容建立用戶信任,引導其點擊深入閱讀,從而提升頁面的權威性和轉化潛力。
精選摘要最常見的應用場景是新聞寫作中經典的“5W1H”要素,即Who(誰)、What(什么)、When(何時)、Where(何地)、Why(為何)、How(如何)。對應的問句形式包括:“xxx是誰?”“xxx是什么?”“什么時候xxx?”“xxx在哪里?”“為什么xxx?”“怎樣/如何xxx?”。這些問句類型因結構清晰、意圖明確,成為搜索引擎優(yōu)先展示答案的對象。
針對不同類型的問句,優(yōu)化方法需差異化設計。以“What”類型為例(如“SEO是什么?”),核心策略圍繞“內容精準匹配”與“結構化呈現(xiàn)”展開:
1. 基礎排名保障:頁面需先進入Google搜索結果第一頁,且最好位列前5名。精選摘要的候選內容主要來源于前5位結果,少數(shù)來自6-10名,因此基礎排名是前提條件。
2. 標題高度匹配:頁面標題需與查詢詞完全一致,例如將“SEO到底是什么”優(yōu)化為“SEO是什么?”,確保標題與用戶搜索意圖高度重合。
3. 首段直接定義:頁面首段需用一句話簡潔回答核心問題,例如“SEO是搜索引擎優(yōu)化的英文縮寫,指通過提升網(wǎng)站內容與結構質量,提高在自然搜索結果中排名的技術與實踐”。
4. 小標題復述問題:在正文中使用小標題重復用戶的問題,例如“SEO是什么?”,強化內容與查詢的關聯(lián)性。
5. 多維度解釋:后續(xù)內容需從定義、核心要素、實踐案例等角度展開詳細說明,為用戶提供深度信息。
值得注意的是,當前許多網(wǎng)站的內容尚未遵循上述結構,導致錯失第0位排名的機會。
為驗證上述策略的有效性,筆者以“SEO是什么?”為查詢詞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實驗。實驗對象為一篇長期徘徊在Google第二頁的舊帖,通過以下步驟優(yōu)化:
- 標題調整:將原標題“SEO到底是什么”改為“SEO是什么?”,提升與查詢詞的匹配度;
- 鏈接建設:從博客內部引用2-3個相關頁面,并以“SEO是什么”為錨文本添加外鏈;
- 內容補充:在正文中添加定義段落,并設置小標題“SEO是什么意思?”,覆蓋相關長尾查詢;
- 時間標記優(yōu)化:將發(fā)布時間從2009年修改為2017年(模擬新內容發(fā)布)。
實驗結果顯示,頁面在1周后進入精選摘要,排名穩(wěn)定在第5位;進一步優(yōu)化后,“SEO是什么”的查詢也成功進入第0位排名。盡管后期為測試恢復原始發(fā)布時間,但該案例證實了結構化內容與標題匹配的有效性。
百度同樣存在問句式查詢的龐大需求,例如搜索“SEO”時,底部相關搜索中50%為問句形式,且結果頁面頂部會直接展示答案。目前,百度的答案內容以百度百科、百度知道等自有產品為主,第三方網(wǎng)站需針對性布局百科詞條或問答內容。未來,若百度開放第三方網(wǎng)站的精選摘要展示,上述優(yōu)化策略同樣具備參考價值。
1. 動態(tài)輪換機制:Google會輪換精選摘要的候選頁面,通過數(shù)據(jù)監(jiān)測持續(xù)優(yōu)化,因此第0位排名并非永久固定,需定期維護內容質量。
2. 問句類型差異:針對“怎樣做xxx”“如何xxx”等指導型問句,優(yōu)化重點在于用編號列表(numbered list)呈現(xiàn)步驟,而非段落式解釋。
3. 競爭度與時效性:高競爭度問句(如“SEO是什么”)需更精細的優(yōu)化,而用戶搜索向自然語言、語音搜索演進的趨勢下,問句式優(yōu)化的重要性將持續(xù)提升。